認識精神官能症

現在有不少人常進出醫院,從門診到急診,從腸胃科到心臟內科,健保卡從A看到E,做遍各種身體檢查,卻查不出任何病因,但身體仍感覺不舒服,這些人很可能是罹患了「精神官能症」。

精神官能症是一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疾病,患者多半會因心理或情緒壓力,而引發自律神經相關的症狀,包括心悸、胸悶、盜汗、口乾、手汗、腹瀉、頻尿、便秘、頭暈、目眩、手腳發麻、皮膚癢、心跳急促、血壓上升、睡眠障礙、食慾不振、暴飲暴食體重變化、不安、恐懼、沮喪、緊張、煩躁、自我封閉,反覆的負面思考等。

壓力對健康的影響是全身性的,而因壓力引發的「原因不明」病例更是不勝枚舉。曾有一名中年男性一直覺得胸悶、胸痛不適,到處求醫診治,仍找不出原因,後來被診斷出是由於工作不順而引發精神官能症,經適當治療後,恢復正常。另有一名女性病患是以下腹痛、腹瀉、月經不規則等不適症狀來表現,做腹部超音波也查不出原因,經詳細問診後發現,原來是壓力症候群,同樣經過治療後,改善了壓力對生理機能的影響。

壓力是在所難免的,當人體面臨壓力時,會產生情緒,且生理機能會有相對的反應,這是正常的。但是當情緒反應在不適當的情況下發生時,就會是個問題,例如面臨考試時,突然緊張的想拉肚子或心跳急到快要昏倒。造成異常的情緒或生理反應,主要是因所面臨的壓力超過個人的負荷能力;而基本上可分為兩種,即外在和內在因素。

外在因素包括離婚、情侶分手、親友傷亡、被革職以及突然改變生活形態,如結婚和退休等。另外,身體的創傷如車禍和意外傷害,以及生理的創傷如吸毒和食物中毒等,也都是常見的外在因素。

生病或者身體虛弱則會造成原本一般可承受的日常壓力,轉變成很大的負擔的內在因素,這包括了身體結構的不穩定,例如筋骨肌腱的損傷,和可以造成神經訊息干擾的骨關節錯位,內臟功能的不協調與營養不足,長期累積於潛意識的情緒干擾著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,以及生病和睡眠不足而造成全身的虛弱。

治療上,可應用脊骨神經醫學的識清理療法,來找尋精神官能症的「誘因事件」,並且從潛意識中將此負面的情緒包袱予以清除。另外,脊骨神經醫學醫師能全方位地改善身心的健康問題,以矯正造成精神官能症的內在因素,這些治療包括將錯位的骨關節回位,復健受損的肌腱與韌帶等軟組織,改善內臟機能與新陳代謝,以及營養輿作息的指導。

患者本身則需要注意平時的飲食與作息習慣,要有充足的睡眠,適量的運動,以及學習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壓力,如此便能治癒精神官能